5G到底能做什么
文章目录
ITU定义的5G三大场景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增强的移动宽带: 5G能提供极快的传输速度,峰值速度可达10Gbps,大范围覆盖不低于100Mbps速率,能达到4G网络的40倍;
mMTC(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海量物联通信 连线容量有着巨大提升,支持每平方公里>10^6^个设备的连接密度,以用于大规模物联网的部署;
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用戶平面的延迟部分<0.5ms;错误率在32byte包1ms延迟的情况下<10^-6^;
BUT
- 使用28GHz毫米波通信,属极高频(EHF),信号的衍射能力(即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增建更高密度(至少两倍)的基站以确保覆盖;
- 骨干网使用光纤应该是没有变化的,毕竟一根光纤就能有TB级别的带宽,而且可以远距离传输; 5G仍然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手段;
个人对未来5年的预测:
- 5G手机普及,城市重点区域有良好覆盖,但边缘区域还是以4G覆盖为主;
- 得益于低延迟高带宽,手机在线游戏更爽更真实,甚至通过串流技术,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把玩云端跨平台3A大作,家用主机形态发生变化,可能更重外设(比如VR)轻计算(瘦终端);
- 应用领域可能出现更多的VR新应用场景,比如虚拟购物等,但是否能普及,我认为瓶颈仍在于VR硬件的性能、便携性和价格;
- 宽带的接入方式主流会变化,一般的带宽需求下无需铺设入户光纤了,小区的5G基站能提供与现在光纤入户相仿的带宽;WIFI可能最终是会消失的,所有设备直连5G;
- 移动场景下的远程医疗、自动驾驶、视讯会议、直播、远程分身等业务受惠于带宽提升和延迟降低品质有非常大的突破;
- 受制于标准制定的难度、目前车辆规模淘汰的困难、以及5G不可能全面铺设的原因,自动驾驶方面仍然是依靠车辆本身的传感器以及计算来完成但会用物联网的数据(信号系统、路况系统)进行辅助决策;
- 强制所有的新车按照新标准装载C-V2X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以及在某些区域只允许符合新标准的自动驾驶车辆通行应该会出现,这是彻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未来;
- IPV6爆炸式增长,IOT(Internet of Things)实现的成本更低、规模更大,家庭、办公、工厂、城市实现更多的智能场景,有可能部分的改变我们的日常习惯;
文章作者 p3p3pp3
上次更新 2019-03-27